第(2/3)页 朱樉追问道:“民间开发?就不怕出乱子?” “乱不了!”老水手笑得更欢,“胖早安排好了,驻军负责维持秩序,还修了码头和货栈,士绅商贾们闻风而来,有的开矿,有的运粮,有的卖工具,连辽东的百姓都拖家带口来寻活计。您瞧那山坡上的帐篷,全是来淘金的人,听说有人运气好,一天就能淘出半两金子,比在老家种地强十倍!” 说话间,船队已缓缓靠近码头。 三王走上甲板,看得愈发清楚——码头上,挑着担子的挑夫穿梭不息,肩上扛着的是刚运来的粮食和布匹;矿场方向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工匠们正忙着打造淘金用的铁盆和锄头;甚至还有几间铺子挂着“酒楼”“客栈”的幌子,门口围满了食客,笑声能传到海面上。 一名身着棉袍的官员快步赶来,见了三王连忙行礼,正是此地新设的巡检官。 朱棡忍不住问道:“如今这半岛上,约莫有多少人?” “回晋王殿下,算上驻军、矿工、商贾和家眷,已有近五万人了!”巡检官笑着回话,“开春后还会更多,江南有几户大商家,正准备运来更多的器械,说要开大型矿场呢。” 三王听得心潮澎湃。 朱棣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想起当年守兵们冻得发紫的脸,不禁感慨道:“高炽这孩子,倒有几分手段。用金矿引民前来,既解了驻军困苦,又让这苦寒之地有了生气,比朝廷一味拨款赈灾强多了。” “何止是有生气,”朱棡目光扫过码头边停靠的几艘大船,“你看那些船,有的是运物资来的,有的是把金子运出去的,这一来一回,便是一条商路。往后咱们从美洲回京,再也不用愁补给,这里便是天然的中转站。” 朱樉也点头附和:“先前总觉得海外之地难守,如今才明白,百姓在哪,大明的根基便在哪。有这五万人在此扎根,日后就算有外敌来犯,也能迅速组织起防御,比单纯驻军可靠多了。” 说话间,几名淘金客扛着沉甸甸的布袋走过码头,脸上满是笑意,嘴里还哼着小调。 三王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的忧虑也淡了几分——连勘察加这样的苦寒之地都能变得如此繁盛,那广袤的美洲大陆,又何尝不能成为大明的沃土? 船队在码头补充淡水和粮食时,三王又在巡检官的陪同下,去矿场逛了一圈。 只见矿工们有序地筛着金沙,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学堂外读书,妇人们则在河边洗衣做饭,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朱樉忍不住对身旁的朱棡、朱棣道:“等此次回京见过父皇母后,咱们也该学学高炽的法子,在美洲多引些百姓过去,如此才能真正守住那片土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