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朕怎么就圣明了?”赵正好笑的看着商律。 商律道:“陛下所言,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将国家运营的逻辑解释的鞭辟入里。” “就好比大康,为何丢了天下?” “是因为康帝不英明吗?” “非也,相反,他是世人公认的二次中兴大康的圣君,明明曾经的大康站在世界之巅,万邦来朝。” “却又在短短几年时间丢了天下,很多人没懂这件事,只以为是皇帝年老昏聩所致。” “但是现在,臣忽然明白,为什么如此轻易丢了天下,因为皇帝身不正,故此影子斜。” “朝廷的公信力,在皇帝一次次的昏聩中溃散,百姓觉得朝廷不行,觉得皇帝不行,自然就不会对朝廷,对皇帝有期待。” “常言道,人无信,则不立,放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的。” “陛下所作的事情,而是在一个废墟之上,重新建立礼仪,我中原本来就是礼仪之邦,陛下做的事情,是匡扶正道的圣举。” 会法律的人说的话就是不一样。 一个匡扶正道,重建礼仪之邦,就给赵正取消青楼美了个妆,变得名正言顺,还让人无法反驳。 这就像是天下大同,谁敢反驳? 礼乐崩坏是世人公认的,那么赵正重建礼仪,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是附和天意,民心的。 徐凤至也道:“臣附议,商阁老此言有理,陛下此举上附天心,下附民意,顺应自然,乃大势也,常言道,大势不可违也。” 曹子布:“臣附议!” 赵正淡淡一笑,这就对了嘛,自己说个提议,下面人找补包装,这才叫配合默契。 要是自己提出提议,下面人又是反对,又是引据经典来反驳,那就没意思了。 “商爱卿,你精通律法,这件事就由你来,草刀。” “是,陛下。”商律点头。 赵正道:“百姓需要引导,天下富足,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朝廷要引导他们。” “伴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技术的提升,涌现出了很多小说和小人书,朝廷应该鼓励,所以朕打算成立一个***。” “这个***门,算是礼部的子部门,归礼部管辖,部门的掌门人,低于尚书一个级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