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伤亡要及时补充,弹药我马上派人送上去。告诉弟兄们,打得好,鬼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放下电话,他又接连联系了第21旅、新1旅、新2旅以及配属指挥的其他部队主官。 他需要掌握最真实的一手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远方,炮声和枪声依旧密集,如同永不停歇的雷鸣。 ----- 12月17日,金陵城内,经过连日疏散,几乎已经看不到平民的身影了。 街道空旷,只有巡逻的士兵和匆匆运送物资的支前队伍。 方默决定,再给鬼子加一把火,进行一次心理威慑。 4架B-25轰炸机奉命起飞,但它这次携带的不是炸弹,而是成千上万份传单。 飞机飞临包围金陵的各部鬼子阵地上空,在相对安全的高度,将雪片般的传单抛洒下去。 听到上空再次传来熟悉的飞机引擎轰鸣声,阵地上的鬼子兵们条件反射般地寻找掩体,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疲惫。 几天前那场来自高空的、无法还手的钢铁暴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那一次,4架B-25轰炸机在BF-109的护航下,爬升到他们的小口径防空火力根本无法触及的高度,投下了120枚100磅航弹。 猛烈的爆炸瞬间覆盖了相对集中的炮兵阵地,造成了惨重损失。 这对于依赖炮兵火力的鬼子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吃了大亏的鬼子迅速调整了战术。 华中派遣军被迫将重炮群分散布置,增加了伪装,尽量避免再次被对方空军“一锅端”。 同时,朝香宫鸠彦王紧急向国内求援,要求增强航空兵力。 大本营也已急令从棒子半岛和高雄等地抽调飞行战队火速增援华中方面,试图扭转空中劣势,拼命抢夺制空权。 天空中的较量,愈发激烈。 然而,这次落下的不是炸弹,而是缓缓飘落的纸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