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他,方默,打响了反击鬼子本土的第一枪。 这不仅仅是军事打击,更是向全世界宣告:大夏不会任人宰割,我们有能力将战火烧到侵略者的老巢。 但与此同时,一丝遗憾也掠过心头。 他清楚地知道,这次轰炸更多是象征意义和心理震慑。 只有四架轰炸机,携带的弹药有限,不可能对鬼子造成伤筋动骨的破坏。 “要是能有一个轰炸机联队……不,哪怕只是一个大队……”他轻轻叹了口气,实力的限制让他无法施展更沉重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他无比清醒地预见到接下来的风暴。 只要炸弹落在鬼子首都,特别是落在他们的“皇居”附近,不管有没有炸到那个所谓的“天皇”,都等于狠狠地扇了整个鬼子帝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鬼子睚眦必报、极度看重面子的民族性格,他们必然会陷入疯狂,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报复。 而他脚下这座机场,以及他手中的空军力量,必将成为鬼子首要的报复目标。 接下来的空战,将会异常残酷。 “来吧。”方默握紧了拳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既然躲不过,那就让他们来,正好用他们的血,来祭奠我们死难的同胞。” 12月20日,凌晨,夜色深沉。 4架经过特殊改装的B-17G,如同暗夜中的巨鸟,在跑道尽头依次点亮航行灯。 4发引擎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B-17G们在跑道上加速、再加速,最终挣脱地心引力,昂首冲入漆黑的夜空,向着东方,向着鬼子本土的方向,义无反顾地飞去。 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炸弹,更是一个民族的愤怒和希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