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抗战必然是长久的,任何速胜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方默端起茶缸,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语气平静: “邱兄,王兄,孙兄说的都有道理。鬼子是要打疼,但指望几场会战就让他们退兵,恐怕不现实。”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既要点明关键,又不能说得太未卜先知。 好在,他是知道结果,倒推原因进行分析。 众人都闭嘴不言,纷纷看向方默。 “鬼子……其战争潜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别的不说,就说其兵源。” 方默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粗糙的桌面上划拉着。 “他们国内,十八岁到二十二岁,最适合当兵的男子,比例很高。 粗略估算,其总人口约七千万,这个年龄段的男子,怎么也有三四百万之多。 而且过个一两年,下一波鬼子青年就又长到18岁了。 这还不算那些年纪稍大,但有经验的老兵可以重新征召。” 他看着桌上那迅速蒸发的水迹,仿佛看到了那庞大的、尚未完全动员起来的战争机器。 “这意味着,就算我们能在战场上包围歼灭他一两个主力师团,对鬼子而言,也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他很快就能补充起来,甚至……变得更多。” 这话让在场的几位将领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都是带兵的人,自然知道兵源的重要性。 就好像这次,他们在沪上,在金陵,都对鬼子的部队造成了重大杀伤。 尤其方默,甚至多次成建制歼灭鬼子的大队、联队。 但隔一段时间,鬼子靠着预备役,很快就能补充起来,维持住战斗力。 而国军这边,为了补充兵力,都用上拉壮丁这种烂法子了。 “那照你这么说,这仗就没法打了?”邱青钱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