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医学院-《朕要搞基建》


    第(3/3)页

    其实宋玉竹早有建立医学院的想法,因为他本职就是医生,这一世也学了十多年的中医,对医学方面了解颇深。

    医学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古代医疗落后,人们平均寿命才四十多岁。若是赶上灾荒和战争,平均年纪最低达到恐怖的二十五岁。这也是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是把医疗体系发展完善,可以大大增加百姓的寿命。

    就拿怀孕分娩来说,古代分娩死亡率非常高,达到百分之三十,女子怀孕产子说是在鬼门关走一遭一点都不为过。

    遇上难产,中医只能保守治疗,西医就不同了,可以进行侧切或者剖腹产,最大程度上保住大人和孩子的性命。

    其次伤寒感冒、肺炎和阑尾炎也是这个时代死亡率超高的病症。

    能把这些小病解决,百姓的平均寿命至少能提高五至十年,这样大启的人口才能迅速增长,国家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

    宋玉竹决定在上京建立一所新式医学院,招生目标便是全国开蒙后的学子们。

    过了假期便吩咐户部拨款,由工部和科研部共同着手操办。

    学校全称为“上京医学学院”,学校的位置是宋玉竹亲点的,就坐落在皇城附近的君王府上,这里是前朝隆武帝小舅子的宅府,如今早已空闲出来,正好拿来盖学校。

    整座校园占地面积三百余亩,教学楼按照宋玉竹的要求,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共计六层,每层有十间教室,可同时容纳三千名学子同时使用。

    学校内配有宿舍、食堂、公共汤池和公共茅厕,还有蹴鞠场和休闲场地,可以满足学子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当然想要考取上京医学院的也不容易,需要背诵《药典》《伤寒杂病论》《脉案大全》以及宋玉竹亲自编撰的《疑难杂症论》。

    学校采取三年制,主要教授的课程有临床中医学和理论医学,还有现代医学。

    教课的老师,暂时拟订太医苑的白宁,方敬,医学府的敬会敏,宝芝堂的林老先生,以及宋柏和宋桥。

    学校建成前,那个叫刘阳的小助手和张郎中都跟在他身边学习外科医学,将来这二人负责教授学生现代医学。

    原本宋玉竹打算去学校亲自教授现代医学,但思考再三放弃了这个打算,他身份特殊不方便经常出宫,只能把知识点教给这两个人,再由他们传授给其他学子。

    *

    九月末宋柏和宋桥扶灵从江城县回到上京。

    这一路虽没有风餐露宿,但两人也累的不轻,都瘦了四五斤,不过精神倒是不错。

    回到江城老家见了不少亲戚和老街坊,大家都知道宋玉竹当了皇帝,见到宋家两位老爷都恭恭敬敬的拜礼。

    宋柏还特地回了自己曾经的医馆转了转,如今医馆已经盘给了宋大明,就是之前的掌柜的。

    宋大明乍一见到宋柏,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跪在地上磕头,半晌才道:“东家,您回来了!”

    宋柏将他扶起道:“回老家挪坟,不日还得归京。”

    宋大明红着眼睛感慨:“真没想到少爷竟然做了皇帝,真好!”

    自从大启建立以来,百姓们都感受到了新朝的好。免了三年的税不说,如今又取消了丁税,百姓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好过了!

    主仆二人聊了半个时辰,宋柏还有事在身,准备离开。

    宋大明望着他的背影有些不舍,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见。

    宋大明的兄弟一家跟着二老爷进了京,听说宋全现如今是府里的管事,日子过得很不错。

    他留在江城县虽不如弟弟,但比起其他人已经足够富裕了。

    能遇上这样的东家是他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报,只盼着东家和少东家福禄双全、长命百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