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谢廖沙要走,宁卫东哈哈一笑,也跟着起身:“一起,我也差不多了,快上不来气了。” 俩人一走,阿娜亚丝娜也跟出去,她虽然喜欢蒸桑拿,但她来可不是自个放松享受来了,而是要做好服务工作。 想到这里,阿娜亚丝娜漂亮的眼眸看向宁卫东的背影闪过一抹反感。 有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 虽然宁卫东长的高大英俊,哪怕是在速联人审美也挑不出毛病,要是在大街上看见这样一个男人,她都会停下来多看几眼。 但是现在,任何事情一旦跟工作挂钩,一切美好都将化为昨日沉醉。 此时的阿娜亚丝娜的内心散发着一股打工人的怨念。 宁卫东灵机一动,突然回头看一眼:“阿娜亚丝娜同志,有什么事吗?” 阿娜亚丝娜蓦的反应过来,连忙摇头,表示没事,却在不经意间引起一阵晃动。 宁卫东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我艹”一声,这个真有点犯规了。 前面的谢廖沙回头道:“兄弟,怎么了?” 宁卫东应了一声“没事”,转身跟了上去。 从桑拿房出来,旁边的房间里是一个土耳其浴室,四周是白色大理石的装修,中间是一个圆形的用花色马赛克装饰的浴池。 浴池中间“咕噜咕噜”向上冒着水流。 谢廖沙进来,招呼宁卫东一起下去泡澡。 阿娜亚丝娜没跟过来,反而一名有些中东特征的青年从外面进来,说按摩师已经准备好了。 谢廖沙说了声“知道了”,那人就退出去。 伴随着“哗啦哗啦”的水声,宁卫东伸手试了试水温,坐在池子边上把腿先放进去。 浴池的水温不算高,更多是在蒸完桑拿之后,到这边来降一降温。 宁卫东坐到里边的台阶上,舒服的轻哼一声。 该说不说,洗澡真的非常舒服。 大概是人类还没出生之前,对羊水的记忆,把身体泡在温度合适的水利,自然能感觉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宁卫东把脑袋枕在池子边上,眼睛微微闭着。 这个时候他大脑放空,什么也不想。 什么穿越,什么未来,什么任务,全都被他抛诸到脑后去。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水声,谢廖沙喘着粗气,从水里起身,坐到边上道:“老弟,喝口饮料。” 宁卫东睁开眼睛,扭头看见两人中间的浴池边上放着一个托盘,上面是可乐和另一种没见过的玻璃瓶饮料。 宁卫东刚才闭着眼睛,也知道有服务员来过。 谢廖沙道:“尝尝我们速联的西特罗汽水。” 宁卫东坐直身子,看了看托盘里的汽水。 谢廖沙拿瓶起子打开,递过来一瓶。 宁卫东听说过这种速联独有的汽水。 这种东西也只有速联能存在。 作为一种灌装汽水,这种汽水完全使用天然糖浆,没有多余的添加剂,保质期只有七天。 这与其他碳酸饮料动辄一年的保质期完全没法比。 只有速联的汽水厂才会不计算成本的,为社会提供这种饮料。 等到91年以后,这种汽水也就不存在了,名字还是那个名字,里边内容早就变了。 宁卫东拿起来喝了一口。 里边的碳酸气比可乐稍弱,但比北冰洋强一点,口感和味道……也只能说一般。 再看商标上的保质期,还真是七天。 如果用市场逻辑,这种产品不被淘汰才奇怪了。 但市场的逻辑不一定是正确的逻辑。 一个事物除了算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 社会主意是什么? 速联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这瓶汽水上却能看出它存在的亮点。 至少类似的东西,在速联消失之后,再没出现在市面上。 宁卫东思绪发散,喝着几口汽水,没有吝啬赞誉。 谢廖沙却道:“我也觉得很好,可惜自从百世可乐来了,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可乐,很多人已经放弃我们自己的汽水了。” 宁卫东不以为意道:“既然人民喜欢,为什么不生产我们自己的可乐?那个东西有什么技术难度,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可可口味的汽水。” 谢廖沙道:“当然,我们有自己的可乐,去年轻工部的奥斯坦金汽水厂开始投产了一种‘贝加尔’牌可乐,只不过产量有限,只能在莫思科周围能买到,我们这里是别想了。” 宁卫东心头一动,之前他还真不知道,苏联有自己的可乐。 转念一想也不奇怪,在这个年代的大背景下,资本主意阿美有什么,社会主意的速联也要有。 但也许正像谢廖沙说的,苏联太庞大了,即使生产出可乐,也只在莫思科附近的工厂,很难辐射到更远的中亚和远东地区。 尤其远东,从现在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几乎跟后娘养的一样。 宁卫东道:“这应该没什么难度吧?又不是什么高科技,难道远东没有汽水厂?设备都差不多吧~” 谢廖沙有些无奈:“我的兄弟,你不明白这有多麻烦。需要汽水厂先向州里的经济计划委员会提申请,然后由州的计划委员会与部门对接,就拿可乐这事举例子,就是轻工业局。然后州轻工业局进行调研印证,向莫思科的轻工部递交报告,到了那边,就等着吧……” 宁卫东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任何事有正面就有反面,苏联发展到今天,进入鼎盛期之后,在综合实力上如日中天,难免有自满自负的情绪,再加上历史积淀不够,面对这种情况,没有经验借鉴,很难自我调整,在花团锦簇的盛世下面滋生出来的就是官僚作风,刻板僵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宁卫东灵机一动,今天说到这了,正好借这个由头说事。 “哗啦”一声,宁卫东从池子里出来,两人赤膊相对。 原本宁卫东打算待两天再跟谢廖沙说走s伏特加的事,但今天通过饮料说到了可乐,正好借这个由头切入。 宁卫东道:“你说,如果在远东有一个生产可乐的汽水厂,一年能卖出去多少?” 谢廖沙一愣,有些不明就里,不过他晚上喝了不少,脑子反应有点慢,脱口道:“那可多了。自从可乐出现在市面上,人们非常欢迎,只是产量有限,在市面上不好买。真要有厂子,有多少,卖多少。”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谢廖沙说,宁卫东心里也有数。 可乐这个东西,即使在后世再怎么攻撷,说它不健康,说它杀精子,各种负面新闻,却都撼动不了人们喝它的热情。 尤其是年轻人,不仅夏天喝,冬天也在喝。 这时谢廖沙说完,脑子有点反应过来。 人在喝多的时候,只是脑子反应慢,很少真的断片儿了,完全失去意识。 谢廖沙看向宁卫东:“兄弟,你这么问是有什么想法?” 宁卫东探头往前靠了靠:“我是说……你能不能搞到那个可乐的配方?” 谢廖沙皱眉,伸手拿起中间的汽水又喝了一大口,让自己的脑子清醒清醒:“什么意思?” 宁卫东道:“汽水厂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你这边程序麻烦,我这有现成的啊!我回去搞一个汽水厂,你出配方,我出厂子,咱哥俩合伙生产那个贝加尔可乐,整个远东不都是咱的市场……” 谢廖沙不由得愣住,瞬间就明白宁卫东的意思,这特么不就是走s么~ 而且分工非常明确,配方不配方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宁卫东能出厂子,而他这边有市场。 其实主要还是宁卫东这边,国内的消费能力不行。 别说是可乐,就是普通汽水,在国内纵然此时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东北,也没多少家庭舍得经常喝。 都是逢年过节,家里来且了,或者吃好的,才舍得买几瓶汽水喝。 相比而言,苏联这边的生活水平就高多了。 现在远东地区,苏联工人的工资大概一百到二百卢布,一瓶汽水大概十戈比,就是一毛钱。 相当于每月工资五六千,喝三块钱一瓶的可乐。 谢廖沙大脑飞速转动,计算这其中蕴含了多大利益。 一瓶可乐按一毛钱算,远东地区有三千万人口,如果一人喝一瓶,就是三百万卢布。 纯利润按20%计算,如果跟宁卫东平分,就是三十万卢布。 当然,不可能三千万人都喝可乐,但话说回来,一个人一月个也不可能只喝一瓶。 两边找补过来,这三十万卢布的利润差不多是一个月的。 要是一年下来…… 想到这里,谢廖沙的呼吸也不由得沉重起来。 以他的出身,算是吃过见过,但他爸身为厂长,一个月工资也才八百多卢布。 他自己的工资还不到五百一个月。 虽然这些只是明面上的,他们家根本不指着工资过日子,可一个月几十万卢布的利润还是令他暗暗咋舌。 “咕噜”一声,咽了一口吐沫,谢廖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心里不断告诉自己,绝对没这么夸张。 可就算打个折扣,一个月十万卢布也够口儿了。 再打折扣,一个月五万,特么一个月三万也行啊! 谢廖沙不由得舔舔发干的嘴唇:“兄弟,咱可没开玩笑,这事儿当真?” 宁卫东一拍大腿:“你叫我兄弟,我能拿兄弟开玩笑吗?我跟你说,我大姨夫就是黑省农垦局的,跟你们这儿挨着,搞个汽水厂,太容易了。就算不重新搞,哪个市还没个汽水厂,直接拿过来用也行。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宁卫东伸出一根手指头:“第一,能不能搞到配方,我们那边完全没生产过可乐,没有配方,肯定抓瞎,而且咱们生产跟原版的可乐口味相差太大也容易出问题。” 谢廖沙抿了抿唇道:“这个你放心,我有个同学在轻工部,我想办法弄来。” 宁卫东点头,这个他不担心,以谢廖沙的能量,如果连这个都搞不定就别玩了。 继续道:“第二,就是产品运输,我这边我能解决,你这边……” 谢廖沙皱起眉头。 实际上这才是关键。 谢廖沙蓦的反应过来,宁卫东竟然自信满满说,可以搞定自己那边的问题,这不由得让他猜想,宁卫东是有备而来。 那么宁卫东这趟是干什么来了? 谢廖沙的思维愈发清晰起来。 关于可乐,只是一个意外切入的话题,宁卫东不可能是为了这个来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想到这里,谢廖沙看向宁卫东的眼光浮现出几分玩味,沉声道:“这边自然是由我来想办法,不过……” 宁卫东一笑,从谢廖沙的表情也看出对方产生怀疑了。 当初在京城第一次见面,宁卫东就没拿谢廖沙当傻子,此时索性也到了开诚布公的时候。 宁卫东道:“你是想问,我这次来的真正目的?” 谢廖沙点头:“我们是朋友,对朋友就应该更坦率。” “当然,我们华国人最爱交朋友。”宁卫东笑呵呵的,再次拿起汽水喝了一口倒:“不瞒你说,我这次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还记得我上次送给你的伏特加吗?” 谢廖沙心头一动,哪还想不明白:“你想把那种伏特加也卖过来?” 宁卫东点点头:“是的,我听说你们国内对酒的控制比较严格,市面上的酒一直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虚高……” 谢廖沙耸了耸肩,现实就是如此。 酿酒需要大量粮食,苏联的粮食生产一直存在问题,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更重要的还是莫思科希望抑制社会上普遍酗酒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