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西辽有女为柱石-《烽火文途》


    第(3/3)页

    大宋六位尚书中,王安石向来都是以“变法”著称于世的,只是迫于来自世家的压力太大,让他始终难以大展拳脚进行变法。

    所以他的这个“百家讲坛”,其实最初就是为王安石而设,为的就是让对方看到百家讲坛有可能会掀起“改革变法”的风潮,让他站到支持自己的这一边。

    这个念头通了,以姚若愚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自然也顺势推展出了更多的利弊。

    蜀王串通众人想要逼迫自己交出川蜀,其中除了苏轼、赵挺之、福王等人支持,宋朝境内的儒家子弟们大多也都站在蜀王这边。

    所以作为报复,姚若愚要让他们知道,儒家的地位并非坚不可摧,以百家讲坛复兴诸子百家时代的辉煌,使各大学派重现尘世,这样才能狠狠打击到儒家。

    至于第三个好处,则是关系到大文自己了。

    以往割据合州一地,文邦的文武群臣数量刚刚好,能力也恰好能够匹配那点地盘内的事务。

    可是现在,随着大文雄踞川蜀,人力不足的问题就逐渐凸显,武将方面还好,但是文官方面就真的开始出现了人手紧缺和能力不济的问题。

    所以这次举办百家讲坛,姚若愚还有第三个目标,那就是要借这次各大学派的论辩,挖掘出许多来自寒门的优秀士子,将他们拉拢到大文来。

    这些寒门士子因为家世关系,无论是宋、金、蒙、蛮,都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纵然有满腹经纶和治国之策,却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够泯然众人矣。

    但是大文却不同,姚若愚素来不在意家世门第这种东西,以往大文蜗居一地,旁人也看不上他们,可是如今地盘大增后,姚若愚要趁机展示大文的政治体制,让那些人能够主动前来投靠。

    而且,还有一点,自开始打算主动竞逐于九龙争仙之局后,姚若愚也开始打算主动探寻那些隐藏在暗部的各学派传人。

    像邹布衣所说,这些人秉承先辈遗愿,蛰伏于尘世无数年,都是想要涉足九龙争仙之局。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将他们纷纷拉拢过来,以这些人的才情学识,对大文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现如今,他知道的诸子百家传人,有儒家李越舟、阴阳家邹布衣、法家丁言志、墨家墨姝,那么其他的呢?兵家、纵横家、道家,这些同样鼎足轻重的学派传人又在哪里?是否在哪个角落,静静窥视着华夏的局势呢?

    不过,想到丁言志,姚若愚又是默默叹息一声,这位当年的至交,如今却反目成仇,让他这种注重私人感情的性格极为难受。

    忽地抬起头,姚若愚喃喃望向宫外,唇角勾起一丝苦涩的笑意。

    (你既然是法家传人,那么这次百家讲坛,你又会不会来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