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微笑欢喜来-《明末极品无赖》


    第(3/3)页

    童牛儿见了,原本泛起一点活气的心思又灰冷下来,以为最终还是不免一死。

    正要转头,却见已将身影没入金漆屏风后面的魏忠贤忽地探出身来,向跟随在后面的雷怒海道:“就念在这小儿不识字的份儿上,将他放了吧。再多给些奖赏,毕竟剿匪有功——”说罢又哈哈笑起,手舞足蹈地去了。

    雷怒海以为自己听错,却不敢再问一遍,只怕惹得魏忠贤不爽。张着嘴傻了片刻,转头问身边的锦衣卫,听他原本学过,这才恍然。

    吩咐将童牛儿推回来,劈去手捧和脚镣,说些软语安慰一番。又从银库里提出一千两银子奖与,一半算作赏赐,一半算作安慰。

    童牛儿怀揣一叠银票走在回去的路上,只觉得脚下软绵绵地使不上力气,好似随时都能跌倒一般糊涂。

    想着这一遭在鬼门关前擦肩绕过,好不危险。转念又不明白:为何这阉儿只因自己不识字就将自己轻松饶过?好不蹊跷。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只有雷怒海等和魏忠贤厮混得熟的人才明白。

    魏忠贤此时虽已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寒冷高处,养下骄狂无度的性格,但心里也仍有不堪与人言的痛处在。就是自小出身卑贱,书也不曾读,字也不曾识,叫胸间空荡,没有涵养韬略,连为恶也远不如那些曾深得孔孟教化的人痛快。

    这个纠结便如同藏在棉袄里的虱子,若只有一只在,就总会叫人想起难受;若有数不清的在,也便不当回事,等同于无。

    魏忠贤看此时的自己万般圆满,只有这一样欠缺,自然不甘。可光阴难逆,出身不改,也没奈何。

    但他却暗在心里怜惜那些和他一般自幼卑贱的人,以为自古万般皆错,唯‘英雄不问出处’这一句最有道理。有这等阴暗心理作祟,行为自然出人意表,叫童牛儿得活后却想不明白其中缘由。

    一步踏入春香院的大厅时,正是中午开饭的当口。恰逢小丫头下楼去买什么,刚拐过最后一层楼梯的转折,猛地抬头看见童牛儿身影,欢喜得顾不上其他,转身高叫着就向楼上跑,给赛天仙报信去了。

    赛天仙正招呼着林凤凰、白玉香和霍敏英等人用饭。

    但此时各个因为童牛儿的生死不明而愁苦满胸,哪有心思吃得下去?都把筷子在双唇间含着,嘴里填几粒米饭无味地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

      


    第(3/3)页